1981年7月,陈羿成师范学习期满,获得了毕业,正式成为了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,被分配到武垄中学任教。本来中等师范学校的培养对象是小学教师,但由于那时的中学教师紧缺,他们那一届普师班有十个同学被分到中学里去了,他是其中一个。去小学任教,他们是没有什么怨言,只是能在中学工作会感学更好!他能分配在中学里任教心里确实很高兴。武垄中学在一个小山岗上,规模不算大,初中每级各四个班,高一高二各一个班,那时还没有高三。校舍也比较简漏,基本上是一层的瓦房。中间有一间是夹着两层木板瓦房,上面住着两个老师,下面做高中的课室。学校没有办公室的,只有一间比课室小一点的会议室,来做教师集中开会之用,所有的教师都是住在学校里,一人一个单间,平常备课、批发作业等都是在那完成。一部分较远的学生也住在学校里,不过由于学校的宿舍很紧,他和另外一个同时分配的英语班同学同住一个单间。住校生不多,只有边远和参加体训的那几个能安排内宿。

      那时还是实行供给制,工资是比较低的,第一年属于实习期,每月工资只有32.5元。那时凭票购买基本的生活用品(每月大米30斤、猪肉4两、油4两都可以平价买得,如:米按每斤3角2分,猪肉按每斤8角3分等等)。一个月才4两猪肉是不够吃的,就到街上买高价猪肉,上肉是1块6毛一斤。那时候,看病统一报销。那时候商品也比较少,人们也比较穷,生活也比较单调,整个学校只有一台14寸的黑白电视放在会议室,供教师和家属观看,以增加一点娱乐。由于没什么可娱乐的东西,教师一般都会在放学后打下蓝球或者乒乓球。他不会打蓝球和乒乓球,只会一点点羽毛球,所以就只好找人打一下羽毛球。学校里的老师不太喜欢打羽毛球,没有拍挡时就自己学着流冰,他懂得流冰就是在那时学会的。他们学校的运动场还算比较大,松香厂里有两个女孩子也经常到他们学校里打羽毛球,有时候他也会同她们一起打。一个银香,一个菊英,他们玩得很好,她们还带他认识了他同学金友的家姐金莲,她们三个都是玩得很好的,还曾经一起来过他的老家呢。后来他跟菊英还结拜为姐弟,她比他大一点,她排第三,他管好叫三姐,之后他们一直保持着很好的关系。

      学校安排他担任初一(甲)班重点班的数学和初二(丙)、(丁)两个普通班的物理,每周14节课,同时负责学校墙报的出版工作。初中的数学、物理这些文化课的教学,由于是初出来任教,不敢说一定能教得很好,但他还是有信心可以胜任的。也正因为是初出来工作,学校没有安排他做班主任,只是做了个跟班,跟着上初一(甲)班语文课的班主任陈沛源老师学着做,算作是一个副班主任,参与班里的管理工作。刚出来工作,其实很多事情都不大懂。为了学得多点,只能多问多跟。每每到班会课或班里有活动,他都会跟在后面。陈沛源老师是一个对工作极端负责的老师,一丝不苟。也很有耐性,也很愿意帮带,羿成在他身上学到了很多东西。

      羿成出来工作后,方知知识之贫乏,真是“待到用时方恨少”,才觉得在师范的两年里真是太懒了,荒废了,虚度了!不行,他必努力补回一些东西!工作几个月后更是发觉很多不足。不行,这样下去会误人子弟的!他决定继续进修深造。后来得知肇庆教师进修学院招进修班,他报了名,准备参加数学进修。他喜欢数学,对数学情有独钟,所以一心想进修数学。然后开始一面教学,一面做好备考的复习工作。暑假一结束,他便参加了招生考试。很幸运,那年的招考,只考一科,报语文的只考语文,数学的只考数学。那年学院只招两个数学班,德庆只有6个名额。很荣幸,那年他考了个好成绩,被录取到了肇庆教师进修学院(后来更名为肇庆教育学院)。在这被录取的6个人当中,他的分数排在第一(其实在数学考试里,还有一个考的数学成绩比他好的,就是他们原来悦城中学的陆东强老师,他数学底子很扎实,他的分数最高,后被录取去了广东教育学院,他们有联系)。

      由于那时候物品比较稀缺,加上自己初出来工作没什么钱,便同兆沛、玉振几个同事一起利用星期六日上山找来一些木料,动手做点沙发、柜子这些家具,慢慢练熟了点木工手艺。这些活儿虽苦又乐,挺开心的。

      他在武垄中学只工作了一年,第二年便去肇庆进修学习了。时间虽短,却给他留下了很多美好的回忆。那里的山好,水好,人情好。